长三角41城“半年报”②:社零增速亮眼,乡村消费稳步提升

频道:科技财经 日期: 浏览:2345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实习生 沈欣妍 上海报道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迎来强势复苏,长三角地区增速亮眼。

统计数据显示,江苏以2304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领跑长三角,同比增长10%。浙江、安徽表现良好,分别达15460亿元、11528.4亿元,同比增长9.1%、7.3%。上海地区增长突出,同比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377.56亿元。

“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涨幅整体符合预期”,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潜力应该在下半年传统大宗消费品销售旺季和双节假期期间有进一步释放。”

在消费品类中,升级类商品销售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金银珠宝类等商品零售额增长迅猛,其中尤以新能源汽车以约50%涨幅拔得头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正稳步提升,直逼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涨幅,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乡村对城镇增长幅度的超越。以浙江省为例,其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5%,高于城镇零售额8.8%的涨幅。

“乡村消费基数相对较小,所占比重不是很高,所以增长速度就会显得比较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我国消费面临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高收入水平高,但消费力饱和,增长空间小。乡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但消费欲望较强。”目前,收入制约是限制乡村消费的主要挑战。

升级类消费上升

上半年,长三角升级类消费复苏势头强劲。凭借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制造业和人才汇集优势,各地迎来可喜消费涨幅。江苏、浙江、安徽分别增长10%、9.1%、7.3%,上海涨幅更是达23.5%。

在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中,升级类商品表现亮眼。浙江限额以上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7.9%和16.9%,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1.7%。安徽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 57.5%,智能手机增长37.2%。江苏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5.5%、40.2%。上海金银珠宝类增长38.3%、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1.5%。

在崔丽丽看来,这一阶段的消费趋势更类似于消费保级,“即在差不多的价格前提下能够享受相似品质的商品或服务。”不过也应该分品类、分人群来看待,“比如高频消费品表现出追求极致性价比,而对于一些技术换代类的创新产品,则可能会表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

从统计数据看,在各升级类消费中,新能源汽车消费以约50%的同比增长幅度拔得头筹,其中安徽以57.5%的涨幅领跑各省。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名榜单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苏州位列其中,分别占据第一、第五、第十名。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长三角各地正积极发放消费补贴,联动各购物节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6月,南京在“2023南京国际消费节”中累计发放3500万的汽车消费福利,对购车者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补贴。同一时间,杭州市西湖区上线第三轮购车补贴,自6月3日起发放共计1500万的汽车消费优惠。苏州则最新推出高达1亿元的数字人民币购车补贴活动,作为联动上海“五五购物节”的活动之一,持续刺激当地消费。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亮眼表现,和其产业聚集效应密不可分。以上海为核心形成的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正持续发挥效用。上海作为“大脑”,拥有一批零部件制造企业;而江苏则重点扶持动力电池,配套重点企业超140家;浙江提供完成一体化压铸机;而安徽也已初步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

长三角41城“半年报”②:社零增速亮眼,乡村消费稳步提升

《2022 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个品牌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集群之间的竞争,将依托城市群一体化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目前,长三角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体化建设。浙江提出打造“一湾一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预计到2025年更加优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十百千”创新型骨干企业梯队。安徽省在《安徽省“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特别提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鼓励各地在各环节推出支持性政策。

而有关新能源汽车消费减免政策也正持续延长。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明显表示将延续至2027年,且分阶段实施减免,为促进居民购置新能源汽车提供大力支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升级优化长三角消费环境,四地消保委正深入推进消费争议快速响应先行和解激励机制。据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共处理消费者投诉超40万件,为消费者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超3.73亿元。通过建立消费舆情应对联动机制,沪苏浙皖正积极打响“满意消费长三角”品牌。

乡村消费稳步提升

上半年,长三角乡村消费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不少地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超过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5%,高于城镇零售额8.8%的涨幅,比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安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70.2亿元,增长6.2%,其中宣城、马鞍山、亳州、宿州、滁州、六安等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率,分别同比增长12.7%、 12.2%、10.9%、10.6%、10.3%、10.4%,宣城、马鞍山、亳州、宿州、六安乡村增速高于城镇增速。

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各地崛起,为农民增收提供新机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仅浙江省下的清泉村就已入驻了40家电商企业,全村一半的人都从事电商行业,去年一年销售额达2.2亿元,为村民增加年收入五千多万元。不少乡村正以数字经济和直播带货,推动当地经济收入。

“浙江省是典型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它的许多乡村地区因为农旅、电商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仍旧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因而表现出一定的消费升级现象。”崔丽丽解释道,下一步可根据新乡村消费的特点,通过县域商业体系、送下乡、线上等多种形式满足多样化需求。

事实上,在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中,网络零售正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1511.4亿元,同比增长8%,去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3000.5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此外,安徽黄山市今年1-5月份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17亿元,实现26.2%的增长。

长三角各地正不断扩大乡村电商体系,帮助乡村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江苏省官网显示,全省共创建35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止去年年底,江苏省已建成县级专业快递产业园9个,快递服务站120个,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8082个。浙江省则累计培养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634个,电商专业村2444个,农村网络零售占全省网络零售比重持续保持在40%以上。

“农村发展电商,需要及时学习最新的电商运作模式以及寻找新的计划商品细分市场”,崔丽丽认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和商品交易市场本身就比较发达,加之?沪杭等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和产业集聚的优势,以及“包邮区”的优质物流服务基础,更好地开发市场的本质将是“顺应市场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

而在李国祥看来,真正制约农民增收的是结构性问题。“过去,劳动密集型产业给农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像房地产、纺织业等,现在结构转型,农民工收入正面临新的困难。”“如果收入上不去,要把乡村里面的消费群体发掘出来,难度会非常大”,他进一步指出,只有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收入,消费才会跟上,循环才能形成。这一背景下,投资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如果把民间投资带上去,就会给农民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带来收入,消费自然而然就增长了。”

大力推动民间投资是各地下一阶段发展目标。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明确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强化重点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等。沪苏浙皖加强政策导向,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今年年初,浙江省正式开启“千项万亿”工程,指出将围绕制造业、科技、民生等九大领域,每年推进省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深化与大型央企、国企、外企等合作。上海则出台了《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破除隐形壁垒、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要素保障、拓展投资渠道4个方面。江苏和安徽同样就加大民间投资支持力度出台系列保障措施,最大限度释放经济活力。

【瞰见长三角・2023上半年41城经济数据解读专题】

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

统筹:卜羽勤

撰文:张梓桐 易佳颖 孙燕 沈欣妍(实习)

本篇采写:易佳颖 沈欣妍(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