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推出“一个馆一座城”项目

频道:产业经济 日期: 浏览:72320

  记者 简工博

  “5000年前上海成陆了吗?肯定成了,因为这柄良渚文化时期的象牙权杖就是在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昨天上午10时,上海博物馆讲解员小刘和同事们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为志愿者、社区居民讲解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中的精品文物。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展进社区首站昨天启幕。为进一步实施“大博物馆计划”,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工作部署,上海博物馆于今年12月正式推出“一个馆一座城”项目,以流动图文展览赋能全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走进古北市民中心三楼,大尺幅、高精度的图文展板沿着大厅环成一个大圈,展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已经举办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和“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两场展览精选出的部分文物。“这个玉琮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睛图案,上面还有一个人的形象,这就是良渚时期经典的神人兽面纹。”小刘一边讲解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指着手机背后的摄像头说:“这些浮雕图案是凸起的,就像我们手机背后的摄像头一样。”在崧泽文化时期的人首陶瓶面前,她介绍这件饰以人首、胸前开有椭圆形大口的独特器物可能用于当时祭祀时提到,“这件器物是没有底部的,整体其实是像一条裙子一样。”

  在不少文博从业者看来,展览走进社区应是“浓缩的精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此次除了展陈,上海博物馆的专家讲座、互动活动一样不少。昨天首场讲座由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馆员周云主讲《实证中国看上海――文明探源与上海考古》。周云是“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的策展人,这场展览吸引了超72万观众欣赏;也是长期工作在考古一线的田野考古项目负责人,参与过“实证中国”中部分“明星展品”考古发掘。近百位居民闻讯提前报名,签到页挤满三大张纸,有居民说:“考古专家很神秘,平常生活没法遇到,这次机会难得。”

  “‘何以中国’系列大展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关注。借此机会我们特别策划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展进社区,将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以图文方式展现给广大社区居民,让博物馆的内容体验在家门口触手可及。”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透露,巡展在结束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的首站后,还将前往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和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预计覆盖人群将达数万人。据悉,巡展首站将在古北市民中心开放1个月,整个巡展预计一直持续至明年3月。

  这不是上海博物馆的展览第一次走出展馆。去年,“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展曾走进校园,至今年5月已在12所中小学进行巡展。越来越多的文博、艺术场馆纷纷打破围墙,走进社区、企业和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融入社会,“城市转角与文化艺术不期而遇”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心中上海的重要魅力。今年,“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上海博物馆推出“一个馆一座城”项目

  “希望未来有更多博物馆、艺术馆这样的权威机构走进社会。”一些市民表示,如今公众对历史考据、文化艺术需求十分旺盛,但一些社会商业展览和活动良莠不齐,“专业场馆走进社会,有助于提升观众的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