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达到并超过“荣枯线”。他同时强调,需要通过政策优化等措施进一步提振楼市需求。此外,他还聚焦民生领域,提出了“租购同权”等建议。
平衡楼市的总体供需
姚劲波告诉记者,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是楼市止跌回稳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以价换量,不少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达到并超过“荣枯线”,并实现了成交量层面的止跌回稳,甚至转降为升。因此,要客观看待以价换量,这本身是市场化的行为,这对市场风险出清,并达到稳定会起到一定作用。
同时,他也指出,从安居客线上,各城市中不同区域的挂牌价格表现来看,也并非都是以降价来换成交,部分热点区域不但议价空间较少,甚至一些高热量的小区已经开始出现挂牌价格的上扬。
“随着市场热度的不断回升,城市中房价止跌回稳的区域占比会越来越高,就会带动整体城市面止跌回稳的格局确立。”姚劲波说。
他预计,从今年来看,房地产作为居民消费的重点,会有更多政策面的支持和推进力度的增加。
“住房本身就是重要的消费场景,包括购房和租赁消费两大方面。在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当下,更需要重视对住房消费的有序提振。”姚劲波强调。
他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优化,包括各类行政性限购、增加购房各类补贴等手段来强化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专项债等手段做好“收储”和城中村改造,以更好平衡城市层面的总体供需,扩大住房消费场景,达到更深层次提振的效果。
建议落实“租购同权”
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姚劲波提交了四份聚焦民生服务的书面建议。他说,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前沿研发突破”与“行业应用爆发”并行的关键时期,但在传统服务业的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前期投入高、见效周期长、小微企业推广难等问题,影响了行业升级的速度和深度。
他建议,在人工智能应用端推广场景应用补贴、算力券补贴等激励措施,降低传统行业使用AI技术的门槛;设立专项债、银行专项贷款,为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1222万人,然而,在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变革加速的背景下,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双重压力。
姚劲波提出“减半征收社保,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建议。对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前两年社保缴费减半,参保人员待遇仍按全额缴纳标准执行。这将有效降低企业支出,提升企业招聘意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房屋租赁人口规模已达到2.4亿人。然而,承租人仍面临押金被恶意克扣、租金非正常上涨、租购权益不对等难题。
姚劲波建议,建立押金托管制度,由第三方监管,明确押金退还和房屋损耗标准,减少押金纠纷;严格规范恶意清退,对断水、断电等行为进行处罚;稳定租金上涨幅度,建议年度涨幅不超过5%;落实“租购同权”,确保租房群体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积分落户等公共服务上享有公平待遇。
面对“一老一小”的照护需求,他建议,将雇佣保姆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每年限额2万元至3万元,与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个税抵扣政策形成协同效应,减轻家庭负担,刺激家政消费增长。
姚劲波认为,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协同驱动。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升级、社保减免促就业、租购同权稳居住、家政减税扩消费等举措相互联动,将推动传统服务业向“质效提升”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