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打着滋补旗号的饮品越来越多
靠喝饮料“养生”,想什么呢?
整根人参泡在瓶子里,被捧为“熬夜水”;美人水的标签上,写着“水、红小豆,其他没了”,自带健康属性;甚至有饮品打出“食疗”字样,枸杞、菊花、纯植物等与“养生”相关的词汇,更是频繁地在各种饮料标签上出现。最近,记者走访超市、便利...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沈中
医案:肖先生,55岁,咳嗽咽痒10余年,加重1周余
肖先生今年55岁,年轻时便开始吸烟。一步入四十岁后频繁出现咽痒、干咳,有时咳得厉害了还会出很多汗。加之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又喜冷饮,长久下来时不时胃胀、呃逆,严重时还反酸。一开始症状不是特别严重,肖先生...
文/羊城晚报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简文杨 唐小雨
秋风起,蟹脚痒。中秋佳节将至,除了月饼外,螃蟹也是必备的佳肴。据了解,古时候人们就有中秋吃蟹的宴俗,宋代文人张耒曾写道:“遥知涟水蟹,九月已经霜。巨实黄金重,蟹肥白玉香。”足以见中秋时节螃蟹之诱人。
螃蟹如此肥美,它含有哪些营养?食用时又有哪...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吴锦琇 通讯员 查冠琳
俗话说的“秋不食瓜”是怎么回事?“贴秋膘”就是放开吃肉?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闫玉红提醒,白露时节,日常养生要注意三个要点才能“治未病”,保健康。
入秋先清浊,换季少生病
时至中秋,岭南仍不时炎热与大雨交替。闫玉红提醒,经过...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王葳
入秋以来,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总感觉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痒、咽喉肿痛等,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新华指出,缓解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
“但饮水时注意少量、多次、慢饮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白露已至,秋风习习,天气开始转凉,体感舒适,不过秋燥也随之而来,除了多吃润燥的食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廖慧丽副主任医师还推荐通过穴位按揉来解秋燥以及其他秋季易发生的不适。
【秋燥】燥是秋季的主气,夏秋的交替季节,很多人尚未从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
9月10至12日,2022微博街舞大赛将在广州融创茂迎来揭幕战,届时街舞圈内多位明星裁判、顶尖舞者将亲临现场。中式体型管理品牌“乐姿乐言”、本草配方营养补充品牌优全佳旗下的“立迈健”,将在比赛中结合产品特点和运动场景打造强粘性内容。品牌方还将在现场开设互动展区,让街舞比赛体验全新升...
近些年,各类无糖食品越来越受欢迎
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
吃无糖食品能避免得糖尿病吗?
一起来了解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
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
0.5g/100...
刘旭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医务工作者(2012-2014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中国Rotor俱乐部创始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
同食物相关,耳熟能详的表达有很多,比如“化悲愤为食量”“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等等,暗示着食物与情绪之间有着紧密关系,一定程度上提示着进食承载着安抚情绪的作用……那么,食物与情绪之间,到底有没有科学关联?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