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

【地标产品助农增收】“黑土优品”更绿更香更安全

【地标产品助农增收】“黑土优品”更绿更香更安全

社会资讯 63431
  黑土育好物,自然天成。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面积、黑土面积均位列中国首位。黑龙江自2007年起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截至目前,黑龙江有16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获得登记,居全国前列,有507家企业获得使用地标授权。黑龙江正在走出一条地理标志农产品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保粮食丰收,助农民增收,让企业敢收 ——张家界农发行办理首笔粮食收购信用保证基金贷款

保粮食丰收,助农民增收,让企业敢收 ——张家界农发行办理首笔粮食收购信用保证基金贷款

社会资讯 21578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粮食收购再创新招   眼下正值秋粮收购关键时节,为解决粮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农发行张家界市分行主动担当作为,联合张家界市发改委、建立了张家界市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该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自愿、互利共赢、风险共担”原则,由农发行发放粮食收购贷款,采取信用贷款模式,...
第六届“春运邮情 情暖江淮”关爱务工创业人员大型公益活动启幕

第六届“春运邮情 情暖江淮”关爱务工创业人员大型公益活动启幕

商业地产 96841
  近日,第六届“春运邮情情暖江淮”关爱务工创业人员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幕。   本活动由安徽省邮政管理局、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安徽省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妇女联合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铁路上海局...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各地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各地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产业经济 31502
  本报记者 赵 成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旺盛实践活力。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中药材这一年:供需失衡下价格屡创新高,2024年行情或出现分化

中药材这一年:供需失衡下价格屡创新高,2024年行情或出现分化

商业地产 15517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傲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涨价是中药材2023年的关键词。天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康美中药材价格总指数均在2023年8月前后创下历史新高,中药材正在经历“几十年一遇”的涨价潮。即使经过几个月的回落,目前中药材整体价格仍然居于历史高位。 而在这波历史性的行情之前,中药材经历...
江西德安:厚植文化底蕴 筑牢红色阵地

江西德安:厚植文化底蕴 筑牢红色阵地

产业经济 48619
  庐山脚下,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江西德安县,向人们倾诉着独特的红色记忆。作为江西革命老区,这里曾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时刻。它是南昌起义军的重要集结地,赣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抗战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万家岭大捷的发生地……作为一类革命老区,这里成立了赣北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唯一...
土特产撑起大产业――天津做强做优乡村特色农业纪实

土特产撑起大产业――天津做强做优乡村特色农业纪实

旅游消费 21707
  以天津市武清区、西青区、宁河区等为代表的天津农业特色区深入挖掘农产品资源禀赋,不断提升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能。截至目前,天津市已有宝坻天鹰椒、徐堡大枣、小站稻等9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培育认定的“津农精品”达212个,其中,区域公用品牌14个,企业品牌74个,产品品牌1...
天津:发展新时代

天津: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建立三级纠纷调解机制

旅游消费 71626
  在天津市红桥区和苑街道办事大厅,社保医疗等日常业务办理柜台位于正中区域,左侧的墙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几个大字十分显眼,这里设置有人民调解员(司法所)、法官工作站、检察公益岗、青年轮值岗、社区志愿者等开放式服务窗口和专门的调解室。   近年来,天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建了市、区、街...
在广东,“薯”它最红!

在广东,“薯”它最红!

商业地产 87739
舞台上 一道熟悉又神秘的身影亮相 TA是谁? TA味美价廉 TA营养丰富 TA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 ――薯类作物 作为薯类中的佼佼者 今天,广东名薯们纷纷组团出道 带来一场新意十...
秸杆打包“包袱”变财富

秸杆打包“包袱”变财富

娱乐时尚 32530
  收集秸秆,粉碎打捆,运输储藏……在内蒙古突泉县突泉镇东录村玉米田里,村民徐世江正在驾驶打包机进行秸秆打包作业。只见原本散乱铺开的秸秆被吸进打捆机“腹中”,随着旋转、压实、打捆,变成一捆捆方方正正的“秸秆包”放置在田野上,勾勒出喜获丰收的别样画卷。   徐世江种植玉米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为了节省秸秆打...